明永陵是明朝第十一位皇帝嘉靖皇帝朱厚熜和皇后陈氏(明世宗孝洁肃皇后)、孝烈方氏(明世宗继后)、孝恪杜氏的合葬陵寝,位于天寿山十八道岭(阳翠岭)南麓。
永陵始建于明嘉靖十五年(1536年)四月,武定侯郭勋、辅臣李时奉命总理山陵营建事宜。嘉靖二十二年(1543年)二月完成,用时7年多。
因永陵是皇帝生前所建,所以规模宏大,仅次于长陵,是十三陵中的第二大陵,占地250,000m2,耗银800万两。
永陵陵宫建筑基本仿长陵,平面亦呈前方后圆形状。前方院共有三进,第一进院落前设陵门,券门三洞(现保存完好)。第二进院落前墙间设祾恩门,单檐歇山顶,面阔五间,设门三道,门左右各设随墙式角门(现仅存遗址)。院内左右两侧建配殿各九间、神帛炉两座(现已无存)。第三进院落前墙间建祾恩殿,重檐歇山顶,面阔七间,进深五间(现仅存遗址)。院内建两柱牌楼门及石供案。前方院之后是方城明楼、宝城和墓冢。
虽然永陵陵寝规制仿自长陵,但又有所变化,如外罗城的增建、花斑石的使用、明楼的设计等。